当前位置:首页 > 顺盈平台 > 正文

县城垃圾处理配套设施滞后原因分析报告总结

摘要: 2019年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口急剧集聚,生活垃圾已成为影响城乡生态环境...

2019年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口急剧集聚,生活垃圾已成为影响城乡生态环境、关系民生的焦点问题,也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服务难点,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推进予以破解。

一、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宁波市城乡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方式为主,生化处理为补充,各县(市)区都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或者卫生填埋场,同时加强了环境基础设施的城乡统筹,较好地保障了全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城乡一体化“三级”收集处理网络基本建立。全市各乡镇(街道)都建设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压缩机和清运车,大部分乡镇建立了环卫所,村(小区)收集、镇(乡、街道)清运、县(市、区)处理的生活垃圾三级管理网络已经基本建立。各地建设和环保部门加强资金配套,总结试点经验并加以推广。如北仑区牌门村,余姚市四明山镇、大岚镇等地的垃圾分类-生态转化-资源回收处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奉化市江口街道竺家村的门前屋后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三包”和定期检查考核模式,确保了垃圾清理的责任落实。奉化市溪口镇还实施了生活垃圾机械化分类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渐趋完善。市6区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座,总处理能力约为每日2900吨左右,其中枫林和镇海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分别为1000吨和600吨,枫林大岙和鄞州野猫岙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分别为500吨和800吨,基本能够满足市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需要。其他县(市、区)分别都建设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余姚、宁海、奉化3个垃圾填埋场经过省建设厅鉴定,达到了无害化处理要求,象山县正加紧进行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厂建设,慈溪市已经开工建设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预计2009年3月可以建成投运。

(三)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稳步扩展。近年来,宁波市启动了可再生资源回收工程建设,中心城区已建成可再生资源回收站近百家,每个站以居民居住地500米左右为服务半径,既方便了群众,又保持了社区环境的整洁。根据市政府部署,正全面推进社区回收网点的布局及可再生资源交易集散中心选址论证,以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收集运输成本较高,少数地区不堪重负。城乡一体化的生活垃圾三级处理网络虽已基本建立,但这种模式存在运转成本过高的缺陷,实际操作还难以达到全覆盖。通常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费用每吨在80元以上(不包括处置费用),一个2000人左右的村庄每天产生2吨左右的生活垃圾,年运行费用约需6万元,对于农村来说是一笔难以负担的支出。特别是边远山区,运输距离远,转运成本通常要比平原地区高出1倍以上,加上这些地区经济薄弱,财力更是难以支撑。

(二)观念认识比较落后,分类收集难以推广。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测算1吨生活垃圾从热值衡量相当于0.35吨煤,还有大量可供再生利用的塑料、纸张、金属等。宁波城乡生活垃圾均为混合收运,由于没有事先分类,无论是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是垃圾卫生填埋场都难以真正做到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近几年,市生态办以下达任务书的形式,在老三区的几个社区搞了试点,但由于回收运输渠道不畅,垃圾分类后运到中转站又混合在一起,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分类收集难以推广。

(三)区域之间缺乏统筹,整体效益难以发挥。由于各地自行建设、区域割据的格局依然没有打破,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较差。单就城乡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来说,各县市(区)的处理设施服务范围相对封闭,政策各异,就是市六区的处理设施,也做不到统筹兼顾和资源合理利用,难以“就近、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造成运输资源、可回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废弃设施缺乏治理,环境污染依然比较严重。早期建设的填埋场设施简陋、防渗措施简单,虽然大多数简易填埋设施已经关闭停用,但二次污染依然十分严重,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尤其是少数经济欠发达乡镇还沿袭这种简易填埋方式。加上收集不够彻底,还有不少垃圾被居民露天置于路边、田间地头或水池河边,严重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并产生生物性污染,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饮水安全。

三、对策与建议

城乡生活垃圾要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经营、高效化运行,其核心是要解决好生活垃圾分类化收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问题,引入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区域的行政割据,优化组合不同的处理方式,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市场化配置、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资源、可回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城乡生活垃圾“就近、环保、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关于垃圾处理方式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三峡库区秭归县垃圾处理调查报告

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龙舟运动的发祥地、“中国脐橙之乡”,集名人、名峡、名坝、名湖于一体,拥有长江三峡风景、三峡水电工程、屈原文化名人等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

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建设将三峡江段由天然河道变成水库,为了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国务院通过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 “十五”至今,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及危险废物处理、工业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及船舶污染控制等工作,极大的改善了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质量。秭归县是三峡工程库首第一县,目前秭归县已建设14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为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作出了贡献。

一、垃圾处理现状

(一)垃圾处理规划情况

秭归县已纳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垃圾处理项目共7个,分别是县城、郭家坝、沙镇溪、归州、屈原、水田坝、泄滩等7座城镇垃圾处理厂,总投资8149万元(其中国债资金投资6828万元,地方配套投资1321万元),设计日处理垃圾总计147.5吨。

(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情况

秭归县城镇七个垃圾处理厂除水田坝乡在建外,县城、郭家坝、沙镇溪、归州、屈原、泄滩六座垃圾厂均已建成,且县城、郭家坝、沙镇溪、归州垃圾厂已通过省综合验收,投入运行,屈原、泄滩等两座垃圾处理厂正在试运行。

秭归县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库区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治理了环境污染。项目投入运行,已累计处理垃圾23万吨(县城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120吨,6个集镇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60吨),根本解决了生活垃圾乱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了集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保护长江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带活了一方经济。项目的实施,直接或间接上交建安税、契税、耕地占用税、新增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财政性收入约800万元。同时,项目的兴建,带动了地方建材、建筑、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打工就业问题,增加了百姓收入。三是改善了基础条件。项目从立项到规划、设计、建设,始终都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密切联系地方实际,把项目建设与改善地方基础条件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其一是结合集镇建设,新建、改造了配套道路,进一步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交通条件;其二是结合垃圾填埋作业需要,优化了作业设备选型,配置了工程机械及垃圾收集运输设备,既满足了垃圾填埋作业需要,又服务了集镇建设和抢险救灾。

二、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垃圾填埋场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一是我县境内尚有青干河流域两河口、梅家河、磨坪等三个集镇,童庄河流域文化集镇无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涉及人口1.5万人,日产生垃圾约40吨,全部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存在环境污染隐患,急需规划建设相应集镇垃圾填埋场。二是县城茅坪现状人口增长超过原规划,生活垃圾产生量大量增加,且因茅坪港船舶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填埋场处理,致使目前日均垃圾处理量达120吨,最高达150吨/日,这远超过垃圾填埋场70吨/日的处理能力。因此,已建成的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缩短,二期工程亟待抓紧实施。三是农村特别是较大村庄垃圾无法处理。农村垃圾点多面广,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将难以估量。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有待研究对策。

(二)城镇环卫设施不配套。我县除县城及沿江集镇配备有数量有限的环卫设施外,其他集镇环卫设施主要就是几座垃圾池和一台拖拉机。目前普遍存在环卫设施不配套、数量不够、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城镇环卫工作效率低、成本高、效果不佳。

(三)垃圾处理经费不足。全县各城镇尽管都建立有环卫收费制度,但由于城镇移民多、学生多、无业居民(下岗工人)多,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环卫收费标准低,所收费用连环卫工人的工资都不够,更不用说垃圾卫生填埋、规范处理的费用。造成的后果,一是给地方政府、机关单位带来大的经济压力;二是垃圾规范化处理受影响;三是少数地方因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不落实,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规划力度。规划是推动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县库区垃圾处理工作的指导规划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该规划编制时间早,很多基础数据参照的是2000年以前各地提供的情况,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此,国家又组织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规划修编,但目前尚未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已有所滞后,势必影响十一五期间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为此,一是要进一步修订完善规划内容,增强规划科学性。建议将秭归境内茅坪河流域、九畹溪流域、青干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及两河口、梅家河、磨坪、文化等集镇垃圾处理工程和县城垃圾处理二期工程纳入规划内容。二是对修编好的规划尽快上报国务院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增强规划的时效性。三是行业规划、部门规划、地区规划要相互协调,增强规划的统一性。要将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固废处理、危废处理、医疗卫生垃圾处理、船舶垃圾处理、长江漂浮物处理、农村综合垃圾处理等相关规划协调一致,相互补充。同时要将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规划相协调,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库区垃圾处理设施不足,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健全完善各项处理设施。由于垃圾处理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只能以政府投入为主,逐步引导企业和个人加大对垃圾处理的投入力度。从库区秭归县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淹没损失大,移民搬迁任务重,移民致富难度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大。为此建议:一是在城镇垃圾处理、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方面,提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所占比重,地方政府适当配套,中央和地方分别按工程总投资85%、15%的比例安排资金;二是加大对垃圾处理运行经费的补贴力度,要参照目前实施的污水处理费补贴政策,由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一定期限对建成的垃圾处理厂进行补贴,其余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和收取垃圾处理费解决;三是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将发改、移民、经贸、交通、建设、卫生、农业、环保等部门用于生活垃圾、危废、船舶垃圾、工业固废、医疗卫生垃圾、新农村环境治理、漂浮物处理等方面的专项资金集中起来,统筹规划,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以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三)进一步加大试点力度。对于农村垃圾,由于点多面广,且垃圾成分中医疗垃圾、农药化肥包装物、农膜等占有一定比例,尚无现成的处理经验,因此建议先行试点。一是垃圾分类处理,对医疗垃圾、农药化肥容器包装物、农膜等能回收的进行回收处理,有毒有害的可焚烧的焚烧处理,不能焚烧的消毒后填埋处理,其他生活垃圾能还田的还田作肥料;二是需填埋处理的,可区别对待,对于交通便利、离城镇垃圾填埋场10公里以内的村庄,配备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集中收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对于交通不便、离城镇垃圾场远的村庄,适当就近合建小型垃圾填埋点。

(四)进一步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垃圾处理本身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如果体制顺、机制活,仍能通过降低处理成本来节约运行费用。因此,垃圾处理机制创新是必要的,垃圾处理机制创新的方向就是推行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具体而言,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拍卖经营权,政府与经营者签订经营合同,实行目标考核,严格奖惩。

(五)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违法行为,规范垃圾处理企业和居民的行为,是搞好库区垃圾处理的保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相关法规、地方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建设、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依法严肃查处涉及垃圾处理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开展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配备执法必备的工具、车辆,从而增强执法能力,满足垃圾处理监管执法工作的需要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报告

根据《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做好〈州城镇基础设施运营保障的对策思考〉调研工作的函》文件要求,现就我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理现状 (一)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

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全县仅实施几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1、县城排污工程建设项目

我县县城排水管网工程分期分批实施。一期工程为县县城排污工程(一期)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立项,批复建设规模新建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6.263公里,项目总投资为1424万元,项目资金为生态功能转移支付资金。二期为县城排水管网工程,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立项,项目规模为修建县城排水管道4.39公里,项目总投资893.61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藏区专项资金。目前项目已竣工验收。

   2、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

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拟投资1500万元,建设综合楼269.06平方米;调节池2500立方;截洪沟957米;进场道路:4.50米,宽水泥路面384米;围墙222米;挡土墙1130立方;管理区排水等。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施工、监理招投标,准备进场施工,预计今年投入使用。

   3、洛须供水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洛须供水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拟新建排水、排污取水口400立方米,输水管网3.8公里,配水管网7公里,排水管网8.5公里,供水厂日供水3000立方米/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已完成厂房基础开挖、取水口渗渠浇筑。

(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理现状

   1、县城生活垃圾清运现状

20xx年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成立了“县城市保洁公司”,主要从事县城街道的清扫,垃圾清运以及垃圾填埋处理等工作,经费来源主要由县财政解决,目前全年运营费用73万元。现阶段我县县城生活垃圾清运由“县城市保洁公司”具体负责,县城市综合执法大队负责日常监督检查。经过近几年的正常运转,县城环境卫生有所改观,但受县城规模扩张,社会经济发展,县城环卫设施陈旧老化等因素的影响,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

2、县城排污运行现状

我县目前多数建筑无化粪池等排污设施,排污未接入排污管网。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县城供排水方面

县城供排水入户难度较大。主要原因一是我县财政比较拮据,县城供排水入户资金短缺。二是受我县极端气候因素影响,我县供排水管道若不将管道铺设在防冻层以下一入冬就被冻而无法正常使用,无形中增加了资金投入。

(二)县城垃圾处理方面

垃圾运营成本较大。主要原因一是目前我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还未建成,县城生活垃圾全部运至20公里以外的临时处理点,大大增加了垃圾悼运输成本。二是垃圾车驾驶员的素质偏低,对车辆未妥善保养,车辆的负荷量也较大,经常出现机械故障,零部件损毁现象发生,而车辆零部件在我县不能购置,也无法进行维修,极大增加了运营成本。

环卫工人工资待遇较低。我县环卫工人每月仅有700元的工资,这些环卫工人家庭极度困难,基本上是一个环卫工人养活一家人。在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地方,这样的收入要解决一家人的`生活真的非常困难。

垃圾桶等环卫设施损坏较快。由于受恶劣气候和生活条件严重影响,的垃圾桶损坏较快。一是因为冬天都要烧火,倒出来的牛粪灰或是煤炭灰都有火籽,火籽遇上纸屑等东西就要燃烧,这对垃圾桶的损坏较大。二是由于一些垃圾里参杂着水,遇上寒冷的冬季,垃圾桶内马上结冰成块,垃圾桶冰冻变形的情况时有存在。三是垃圾车驾驶员的素质偏低,对车辆未妥善保养,垃圾车使用寿命较短。

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体制机制方面

1、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入户管道的保温防冻措施,充分发挥供排水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由于我县地方财政拮据,项目实施时应减少项目的地方配套。

(二)人员激励方面

逐步提高保洁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使之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报告责任编辑:杨雪

发表评论